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表哥万福 > 第766章:大厦将倾

第766章:大厦将倾

书名:表哥万福 作者:犹似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6:11

林若如深吸一口气,从一开始,韶仪县主就不是她能应对的。

虞幼窈这是高端棋局,玩得已经不单是棋艺上面的交流,更是心理上面的战术,与之一比,她就一个小菜鸡。

但是!

你是要问小菜鸡被逼进入高端局,是什么感受?!

问就是干!

这对林若如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和虞幼窈达成合作,未来林家至少有半数的生意,都能掌握在她手中,这还是保守估计。

倘若合作能进一步加深,林家将来就是她的囊中之物。

而她背后,有了这位出身世族,身份贵重的贵女做后盾,她在林家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

想通了这些,林若如全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虞大小姐请放心,我对你提出的合作很感兴趣,一定会极力促成这次合作。”

话音刚落,宛如有一盆冷水当头泼下。

林若如顿时冷静下来,恐怕这一切,也在虞幼窈的算计之中,虞幼窈明知道以她如今在林家的地位,这么大的生意,肯定做不了主,却没直接寻了林府当家人,反而绕了一个圈子,寻到她的头上。

主要还是,她可以作为沟通林、严两家合作的桥梁,扶持她上位,双方才能更好的合作,后面的合作会更顺利。

虞幼窈看中她背后的林家和严家,想要将林家和严家掌控在手,首先就要为她创造上位的机会。

她也需要和虞幼窈合作的机会,巩固她在林家的地位,更需要韶仪县主这个强有力的后盾。

虞幼窈是算准了,她不会拒绝。

甚至为了达成和虞幼窈的合作,不惜拉上严府做为筹码。

林若如这才真正意识到,眼前这个浅笑嫣然的少女,城府到底有多深,整场交谈,她完全被对方许下的重利,画下大饼,牵着鼻子走,后知后觉地发现,从头到尾她身在局中,一点一点地泥足深陷。

“很明智的决定,”虞幼窈执起了酒杯:“这一杯酒敬林小姐,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她仰头一饮而尽。

林若如将手搁在酒杯上,迟疑了半晌,这才咬了咬牙,端起了酒杯,敬了敬虞幼窈:“合作愉快。”

她心知虞幼窈口中的合作,不是针对林严两家。

而是她和虞幼窈两人。

虞幼扶持她上位,而她做为林严两家沟通的桥梁,为虞幼窈带来足够的利益。

双方心照不宣,形成了一个相当稳固,又互利互惠的同盟,虞幼窈约见林若如的目的完美达成。

而眼下,她扩大脂玉楼的香药生意,有一部分胭脂水粉,妆品等,都是放在脂玉楼经营,另一部分有别特效果的香药,如辟寒香、养元丸,并一些舒筋通络的药油等,都是直接运往北境,作为军用物资。

十大道地药材互通有无,除了朝廷,只要武穆王府能吃得下。

后面借了赈灾之名,购买大批药材,有一部分风寒,疫症的药,确实用于灾民,另一部分却是为幽军购买的。

当然,亲兄弟明算账。

这些物资也不是白送,就算武穆定北王也不行。

生意谈完了,两人就闲聊起来。

两人虽然刚认识不久,但眼界和见识俱不弱,天南地北聊了不少话,倒是越聊越投机。

林若如话锋一转,突然提起了科举:“对了,前些日子朝廷重新开了恩科,这次考中会元的人,还是镇国侯府的宋世子,”她的语气难免透了几分惊赞:“真金不怕火来炼,宋世子不愧是闲云先生的高徒。”

虞幼窈不由一愣。

自从来了泉州之后,她已经很久没有注意京里的动向,因为有孝在身,平常都是深居简出,鲜少出门。

身边的人都知道,她与祖母感情深厚,担心她忧思祖母,于身体无益,甚至连京里的事都很少提及。

虞幼窈忍不住问:“朝廷什么时候重新开了恩科?”

林若如有些惊讶,她竟然不知道:“十月中旬就开了,那时候你还在前往泉州的商船上,因为上次科考,闹出了舞弊大案,近来朝中也不太平,北方旱情也是迫不眉睫,这一次会试,远没有从前热闹,百姓也不敢大肆议论,直到前不久朝廷放榜,这才热闹了几天。”

虞幼窈轻叹一声,泉州是商贸之地,重商轻文,也是天高皇帝远,像科举这样的盛事,在京里肯定是要闹腾一阵子,便是人在家中坐,消息也传进了耳里,可到了泉州之后,大家只是议论一番,就事不关己,消停下来了。

林若如似是很感兴趣:“此次科考,废除了殿前复试,取得贡生之名的考生,直接进宫参加殿试。”

虞幼窈深以为然:“科举是朝廷招贤纳才,以兴社稷的盛事,从四月一直拖到现在,总不能拖到年关,朝廷肯定也想尽快将这事办好,有前次会试在前,能继续参考的考生,都是大浪淘沙,是真正有品性,有才学的,少一道殿前复试,也无妨碍。”

这次重开会试,主要参考的考生,大多都是前次舞弊案,从牢里活着放出来的,眼下朝廷大刀阔斧,整顿浙江,及东南沿海一带,正是多事之秋,用人之际,如无意外,这批考生会受到朝廷的重用。

只是!

吏治之兴,兴在司察。

社稷之兴,兴在科举。

都察院专属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是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朝中大臣奸邪、小人结党、作威乱政;

百官卑劣贪鄙,败坏官纪;

学术不正、变章乱法;

同吏部官员确认官员考治升降;

案件会审,与刑部、大理寺公平判决;

奉敕内地,安抚外地,巡按监察,各地是否自专奉敕命行事;

……

以上种种等等,皆是都察院之责,都察院兴,慑上威下,则吏治兴,皇帝耳目聪明,百官俯首称臣,方才治事为民,朝纲则兴。

然如今,都察院宦官居中窃权,内阁挟制权柄,失之清正,致朝纲大乱。

已经昭示了大周朝,吏治腐坏。

前次科考舞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示了社稷将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