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表哥万福 > 第750章:漪水园

第750章:漪水园

书名:表哥万福 作者:犹似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6:11

谢府也都是见惯了好东西,亲手做得东西,比旁的更贴心、近人,原本还有些陌生的一家人,一下就亲近起来。

谢府一众人,惦记着虞幼窈一路劳累,没折腾什么虚礼,认完亲,就让虞幼窈回去歇着。

一回到大房,谢老太太就马不停蹄,带着虞幼窈去了安置的院子:“就住你娘从前住的漪水园,依山傍水,不比京里的窕玉院差。”

漪水园修建时,就是仿照了苏州园林的格局,山、水、宅、园合一,赏、游、居一体,风光独好。

谢柔嘉一出世,谢府就请了苏州著名的园林师傅,拆巨资,花了七年时间造园,因园里有一条溪涧穿园而过,依山傍水,老太爷就取名“漪水园”。

是谢府最好的院子。

后面窕玉院,谢柔嘉也是仿照了漪水园修建。

王氏也道:“漪水园保持着小姑出嫁时的样子,专门派了丫鬟洒扫,打理,老太太担心你住不惯,从京里回来后,又专门请人重新整改、翻修了一回。”

谢府世代居于泉州,宅院占地比虞府更大。

沿着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移步换景,或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峰回路转。

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竹柏交翠,藤萝蔓挂,野卉丛生,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

谢老太太一边走,一边介绍园里的景色,少不得也要提一提,谢柔嘉未出阁时的一些趣事。

虞幼窈打小就喜欢听祖母说亲娘的事,许多事情,就是反反复复地,也是百听不厌,她就是从这些话里,一点一点地拼凑出了,一个娇艳似火一般,大方明媚的女子。

外祖母口中的亲娘,比她想象得更鲜活一些。

走了不大一会儿,虞幼窈就看到,不远处有高低错落的楼屋,在叠山理水,花红绿蔓,葱笼碧树的掩映之间若隐若现,幽静雅致。

谢老太太一指前面:“那边就是主院。”

穿过了一个洞门,眼前豁然开朗,青石黛瓦,天质自然,一景一物浑然天成。

王氏解释道:“主院的房屋,都是用蓝田山的青石造,那边出产的青石,带了玉质,夏凉冬生暖,用来造屋舒适养人。”

虞幼窈惊讶不已。

蓝田山位于陕西秦岭北麓,因盛产美玉而得美,大周朝四大美玉之一的蓝田玉,就是产自那里。

白居易有一首《青石》诗:“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载运来长安。”

青石好得,自出蓝田山的青石也不稀罕,稀罕难得的是车马兼运,劳师兴众又伤财。

进了院内,虞幼窈一眼就看到了一颗高大的紫榆树,树冠雄伟,盘根错节,酷似蛟龙卧地,苍老遒劲斜杆上,盘扎着碧盖如云,浓荫遮蔽。

虞幼窈突然就想到了,窕玉院那株砍了的青梧。

当初,母亲修建窕玉院时,大约是想在院子里种一株榆钱。

但榆钱树,喻意“余钱”,虞宗正瞧不起原配出身商户,在他眼中,榆钱树确实不如青梧树来得高雅。

虞幼窈觉得讽刺。

北榆南榉,榆树是吉树,无论是王榭堂前,还是百姓后院,都喜欢种植榆树,榆树雅俗共赏,坚韧厚重,自古以来,就有广泛用途。

谢老太太见她站在榆树下停驻,轻叹一声:“这棵紫榆,是从北方运来得,长了一千多年,原是打算种在院子里,等你娘长大了,就砍了树,用木料,给你娘打一张老榆木千工拔步床做陪嫁,哪儿晓得,你娘反而不舍得了。”

榆树分为黄榆和紫榆。

黄榆多见,紫榆天生黑紫,色重者,近似老红木,很是少见,价植堪比黄杨。

榆木又叫长寿树,能长几千年之久,不腐,也不变形,用得时间愈久,就会越温润,据说用老木榆做床,能延年寿益。

王氏也是感慨:“这棵老榆树,是看着小姑长大得,小姑从前最喜欢在树下玩乐,每年树上结了一串串榆钱时,小姑总要摘了榆钱,做榆钱饼吃,小窈儿吃过榆钱吗?”

虞幼窈摇摇头:“没吃过。”

不过她知道,榆树被称为“救命树”,根皮叶花果都能食用,榆树耐干、耐脊、耐涝,旱三年树不死。

平常的时候,榆钱可以喂牛羊。

树皮能洗衣、洗头。

荒岁,取皮为粉,食之当粮,不损人。

榆树全身皆可入药,安神健脾。

榆树三十年成料,一棵榆钱卖十两银。

谢老太太连忙道:“榆钱生着吃,带一点微甜,不光能充饥,做成了榆钱鸡蛋饼,还很美味,等来年春天,树上结了榆钱,我做给你吃。”

虞幼窈很期待,但她知道,她多半是吃不到这棵树上结的榆钱了。

王氏见她有些伤感,还以为她是想起了亲娘,连忙道:“我们进屋去看看。”

虞幼窈发现屋里的格局,与窕玉院相似,却更雅致一些,一应陈设、摆件,都是按照窕院来得。

乍然进屋,她恍惚以为自己又回了京里。

谢老太太道:“担心你初来泉州会住不习惯,屋里的一应安置,都是按照窕玉院来得,住在熟悉的环境里,也会更自在一些。”

虞幼窈感动不已:“我很喜欢,谢谢外祖母。”

一切都和窕玉院那么相似。

却比窕玉院更精心。

也不是祖母不如外祖母更精心,主要是身在京里讲究多了,顾忌也大了,处处都要讲规制、礼制,倒不如泉州天高皇帝远,更随性一些。

王氏寻了许姑姑,看看漪水园有没有缺了什么。

祖孙俩在屋里头,说体己话。

谢老太太道:“自从你娘远嫁去了京里,我就没一天安生日子,从前是想着你娘,后来你娘去了,”说到这里,她眼眶一红,就忍不住掉眼泪,连声音也哑了:“我就想着,我那命苦的小外外,出生不多天就没了娘,好好地丫头儿,比旁人生得早,瘦皮猴儿小点,仿佛眨个眼睛,就养不长久了,亲爹是个薄情寡义得,继母是没得台面的,以后这日子,该要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