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表哥万福 > 第655章:深明大义

第655章:深明大义

书名:表哥万福 作者:犹似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6:11

皇上封窈窈县主时,圣旨的第一句就是“忠孝之家,积善和德”,老大口口声声也是拿了善、德作伐,虞老夫人猛然睁了眼睛,盯着虞宗正:“你说得对,行善积德,又尽忠尽孝的事,咱们家岂能落人于后。”

虞宗正心中一喜:“母亲果然深明大义。”

他一走,虞老夫人有气无力道:“扶我回房里。”

柳嬷嬷扶起了老夫人,老夫人养了几日,才养出来的精神,因为大老爷一番话,又衰弱下来了。

回到了房里,虞老夫人让柳嬷嬷取了文房四宝:“为谢氏请封诰命这种事,皇上就是有心,也要看老大的意思。”

老大不请封,皇上是不可能为谢氏封诰。

柳嬷嬷低着头,不敢开腔。

虞老夫人轻叹一声:“从龙之心叫我堵死了,他不肯死心,宫里传出了,太后娘娘要募银赈灾,便也猜到了皇上封窈窈韶仪县主的用意,就主动为谢氏请封诰命,为皇上搭桥铺路,想要利用女儿和我这个老娘的钱财,为自己的前途铺路。”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

皇上和老大,一个有心,一个有意,两人一拍即合,已经轮不到她这个老娘掺合了。

虞老夫人低头看了面前铺好的信纸,一瞬间仿佛老了十岁:“老大已经叫权欲迷了心眼,六亲也不认,我得为我的窈窈留一条后路,将来我若去了,也不至于叫我的窈窈,受制于一个不仁不义的东西。”

许嬷嬷低头研墨。

虞老夫人执起笔,蘸了墨……

这一封信写写停停大半个时辰,写了三页纸有余,虞老夫人让许嬷嬷取来了自己的私印,虞府的大印,一一印上。

写完了之后,她觉得不妥,又提笔写了另一封信。

头一封信,字字句句皆是为孙女儿的深谋远虑,一片拳拳爱护,难以言表。

这第二封信,字字句句却是触目心惊,柳嬷嬷只瞧了一眼,就连忙低下了头,连大气也不敢喘了。

写完了之后,提笔又写下了一封信。

一连三封信,让柳嬷嬷嗅到了不详之感,有一种老夫人在提前交代后事的错觉:“老夫人,您何必……”

虞老夫人将三封信一一漆封密合:“阳亢这病症啊,指不定什么时候往地上一躺,就不晓人世了。”

柳嬷嬷动了动唇,想要劝一劝好。

虞老夫人将信交给了柳嬷嬷:“把信交给长安,让他快马加鞭送到令怀手里,令怀今早回了幽州,这会儿还没走远。”

柳嬷嬷接过信:“表少爷此去,至多两个月就回来了,您何必心急着非要现在把信送去他手里?”

写完了信,虞老夫人像是抽空了全身气力,靠在椅子上:“眼下朝堂上瞬息万变,这信一日不到令怀手里,我一日不能安心,就现在送,一刻也晚不得。”

谢府鞭长莫及,便有万贯家财,也未必能护得住窈窈。

而虞府,已经没有任何人,值得她信任。

唯有令怀,他和武穆王关系甚笃,与窈窈感情深厚……

端午节将至,岳嬷嬷随着庄上的人一起进府送庄上的节礼。

虞幼窈又问了番薯阡插的情况。

岳嬷嬷道:“早前扦插的株藤也都成活了,长势反而比根种的更好,立夏过后,庄上已经雇了百姓,剪了株藤,打算把空闲的地都阡插薯藤,不光京里的庄子,小姐在全国各处的庄上,都在扦插薯藤。”

这个可比菽豆更耐旱,产量大,又饱腹。

旱年种番薯是最好的选择。

小姐果然是深谋远虑。

当初为了试种番薯,小姐在全国各处的庄子上都有试种,想看看不同地区、气候、土壤,种出来的番薯,产量、口感、品种有什么不同。

在发现番薯不挑沃土,适合沙地时,就准备大量种植。

虞幼窈放心了些:“嬷嬷多注意牙行的动静,若有合适的土地,也都买下来,土地薄一些也不打紧,番薯不挑沃土。”

她手中不缺钱,买田买地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最稳妥。

乱世之后,百废待兴,大举兴农,才能稳定国本,国家的第一项国策,永远都是还田于民,只要有契子在,就算到了新朝,该她的还是她的。

即便新朝要征土地,也不是无偿的。

自己多种一亩地的番薯,兴许到了下半年,饥荒就能减轻一些。

置办田地,岳嬷嬷自然不会拦着:“庄子上有经验的老农说,番薯的最佳种植期,是在端午前后,估计能种到了五月下旬,再置办一些田地,也还来得及。”

虞幼窈点点头,又道:“有多余的薯藤,就发放给附近庄上的百姓们,告诉他们这是从海外带回来试种成功的新种,产量高,耐旱耐脊,产量比别的农作物要大,叶,茎,藤都能食用,他们家里都是有自留地,或是自己开荒的薄地,愿意种的,可以自己种,不光我在京里的庄子是这般,全国各处的庄子,都这样来。”

岳嬷嬷点头:“也好,番薯的株藤,一株就能发一片,自己肯定是种不完的,只要愿意种的,就都发放一些回去自己种。”

番薯到底是新种,大周朝从前没人种过,百姓们未必会浪费自己家里少许的田地,去种自己从来没有种过的新种。

不过,小姐大范围种植番薯,也不是什么秘密,到底是官家小姐的庄子,肯定有更多百姓愿意跟风种植。

小姐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一听有不少多余的番薯藤,虞幼窈松了一口气:“百姓们早早就进山找吃的,到了六七月份,山里头能吃的东西也不多了,番薯发藤多,百姓们可以撸薯叶充饥,等到**月份,旱情爆发的时候,番薯就可以收成,多少也能缓解一下饥荒,”说到这儿,她就有些惋惜:“要是有更多的番薯藤就好了。”

岳嬷嬷摇摇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番薯不是大周朝的物种,商船能弄到的数量十分有限,经过两年培养试种,能种出这么多来,已经很不容易。

若不是小姐提出扦插薯藤,庄上的老农觉得可行,哪有现在大范围种植?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