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表哥万福 > 第538章:国之将乱(求月票)

第538章:国之将乱(求月票)

书名:表哥万福 作者:犹似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6:11

东宁王也是嚣张,横刀立马往衙门公堂上一坐:“要什么交代?我都将国法摘录出来,张贴到了大街小巷了,你们氏族是不认识字,还是眼瞎?”怼完了氏族,东宁王就转头看了府官:“私自豢养私兵,是什么罪?”

府官连忙道:“轻者罚银,重者则按欺君之罪论处。”

欺君之罪可大可小,不容轻忽。

双方各执一词,在衙门里争论不休。

最后的结果是,氏族经过李其广叛乱一战,被武穆王打击得七零八落,残余势力虽然不容小觎,但大战刚平息未久,氏族也是元气大伤,也不好再动干戈,只好退了一步,交了为数庞大的罚银,并且承诺会约束好家里的这些“护院”们。

这笔银子,被东宁王一银不漏地充进了国库。

皇上对此十分满意,还特意嘉奖了东宁王。

同时,皇上也深知东宁王能拿捏氏族,还是因为殷怀玺将氏族收拾得七零八落,又赏赐了不少东西给殷怀玺。

当然,这只是开始。

氏族退了第一步,就有第二步。

氏族豢养的私兵,数目本就不小,大多都是民间招募,良莠不齐,也不好管束,让东宁王一算计,就极容易上勾。

没过多久,东宁王就又杀了氏族豢养的私兵,罪名是这些私兵欺压百姓,收百姓“保护费”该杀。

这一回,是东宁王主动将氏族告到了府衙。

氏族这一次想要息事宁人说没那么容易了,东宁王派人查了这些私兵,历年来在山东的作奸犯科的一应罪名,要求氏解散私兵。

氏族当然不会愿意!

东宁王也不是好惹的,当天就将这些作奸犯科的私兵,所犯罪名张贴到大街小巷,然后派兵一个一个地抓。

轻者打入府衙天牢。

重者拉到菜市口,一个一个就地处决,胆敢反抗者,以李其广同党论处。

仅一天就抓了数千人,杀了上千人。

杀完了人,东宁王还要治氏族管束不严,纵其行凶,包庇罪行的罪名。

东宁王和氏族矛盾步步激化。

去年秋天,东宁王带了五百精兵,闯入了济南冷府,搜罗了冷府祖宗法典、经史等各种家族典籍,一把火烧了干净。

此一举动,彻底惹恼了氏族。

但氏族残余势力,经过东宁王这两年的整治与消耗,更是雪上加霜,怎么可能是东宁王,并山东各府大小官员们的对手?

东宁王借着氏族“氏族目无法纪,欺君罔上,有乱纲常”这一句话,大肆烧毁氏族世世代代传承的法典,经史等典籍。

氏族终于老实了。

但东宁王的举止,却遭到了反噬。

不少文人学子,联名上奏朝廷,直指:“高祖大义,追复旧朝典籍,功在千秋,惠之于后人,东宁王毁先代典籍,乃不德不贤之举,此风不可涨,朝廷理应问罪。”

皇上难挡天下悠悠之众口,不轻不重地罚了东宁王三年俸禄。

皇上满意了,下旨让东宁王继续助各府,整顿山东。

除此之外,大周朝这两年的年景也越发不好了。

两年前,整个冬天都没见着几天太阳,雪是从腊八下到了初八,春节过后没多久,又来了一波寒流。

一连半个月的雨雪,倒春寒一持续到了清明节。

南方的早稻烂秧,北方的花生、棉花出现了死苗,生长缓慢的情况。

“十年九春旱”到了去年,又出现了春旱。

“春雨贵如油”到了三月,土壤解冻,冬麦苗返青,却一直不降雨,许多麦苗都旱死了,不到往年一半的收成。

百姓们预感了年景不好,开始屯粮了。

米价开始上涨。

就算户部给米商们下了通告,要求严控米价,可米价依然呈上涨趋势,这才情况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多。

虞幼窈不禁感慨:“国之将乱,乱始于天,先乱于民。”

大周朝积弊犹深,早些年风调雨顺,百姓们日子能过得去,还能维持太平景象,可如今天灾**频发,却是冰冻三尺,沉渣泛起。

虞幼窈不想看到这一景象,却也无能为力。

她只能竭尽所能,办好窈心堂,救助更多的孩童和妇孺,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甘薯的培育上,因甘薯是外邦的东西,现在甘薯改名叫番薯了。

虞幼窈轻叹了一声,也不想这些糟心事了。

这时,夏桃领着岳嬷嬷进来了。

虞幼窈面上一喜,连忙道:“嬷嬷快过来坐。”

岳嬷嬷瞧了已经年满十二,再过一两个月,就该十三岁的小姐,身段儿抽长了,瞧着亭亭玉立,长短修齐,纤秾合度,脸也长开了许多,也是含苞待放,芳菲俏露的模样。

便又想到了,当年大夫人的临终托付,不由湿了眼眶:“这一转眼,小姐就已经长大了,大夫人若是还活着……”

说到这儿,她自知失言了,就没往下去,心里头却止不住一阵心酸。

虞幼窈连忙递了帕子过去:“我娘便是泉下有知,也是高兴的。”

岳嬷嬷接过了小姐递来的帕子,抹了泪,一脸欣慰:“小姐说得是,只要小姐过得好,夫人比什么都开心。”

大约是有其母,必有其女。

大小姐性子虽与大夫人不同,可为人处事也都精明大方,是个大气又周全的人,眼界和心胸也不窄,事事都能妥当了来,处处都显露出了德行。

这个精明,并非精于算计的意思。

知世故,而不世故,精于人情,而不耽于算计,明于心性,却不随波逐流,待人接物都胸中自有丘壑,不阿流于俗。

岳嬷嬷不禁一阵恍惚:“老夫人将小姐教养得很好……”

像这么大的姑娘家,不是已经定亲了,就是已经在相看了。

但这几年,朝野上下也不安稳,虞老夫人是个谨慎人,也一直在暗中观望,想来也不会太早给好订亲。

这样也好。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她们小姐那是顶有名声才德的姑娘,京里头谁提了吏部左侍郎家的虞大小姐,谁不是竖起了拇指地赞夸?

是宁可晚许,也不能错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