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表哥万福 > 第1053章:苍生万计

第1053章:苍生万计

书名:表哥万福 作者:犹似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6:11

等到决定要来襄平,苏婆子帮着收拾东西,不知不觉竟也做了许多准备,教案整理了四五箱那么多。

“先生答应了!”虞幼窈惊喜不已,仿佛担心她反悔似的,连忙道:“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她心中认可的老师,只有叶女先生。

叶女先生从不断章取义,从不带有世俗的偏颇,从不认为女子天生卑弱,正中明理,还着一股子才德女子的自信与从容。

虞幼窈又道;“从前我对先生说,要创办女学堂,可真正到了辽东,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么天真,辽东苦寒,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儿有余钱读书,识字?生存都成问题,哪儿有心思在子女的教养上花心思。”

也是真正认识到这一切,她才将心中天真的想法压下,试着去改变辽东的生存环境。

叶女先生笑了:“江南人杰地灵,每逢科举,南方学子中榜者,远胜北方学子,是因江南富庶,百姓日子过得好了,才有心思在子女身上,花更多的心思,故江南文盛,一本书的价值,约一百文以上,笔墨纸砚,均是消耗用具,非普通人家承担得起,生民之计,才是教化之根本,这一点,你做得很好。”

师徒二人对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叶女先生只带了嗣子和苏婆子过来,住处不必太大,虞幼窈仔细打听,挑了三处不错的小院,自己亲自看过了,这才亲自携礼去叶府,正式拜见叶女先生,提了小院的事。

叶女先生瞧中了一处闹中取静的小院。

之后,虞幼窈寻了工匠,仔细将小院重新修缮了一遍,请了万君山的仙长布了风水势,将小院布置妥当,屋里什么都齐全。

叶女先生对小院十分满意:“倒叫你花了不少心思。”

虞幼窈也高兴:“先生能来襄平,我是一千个一万个高兴,便也盼着先生能早日安定下来,好叫先生免受劳顿之苦。”

寻了一个黄道吉日搬了家,叶女先生总算在襄平城安顿下来。

办女学堂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消息一经传开,倒是惹来了不少微词,碍于韶懿长郡主在北境的名望,没有人公然反对,但质疑声仍然不少。

面对质疑,虞幼窈只道:“女子读书识字,是为了明理、明德,女亦有女四书,既世代流传,就是让女子学习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道明,女子若没有引以为傲的才学,就该有德行,没有哪一个意思是,女子不能读书识字,相反读书识字的目的,本也是明理明德,与这一句话的深意不谋而合,办女学堂,再顺理成章不过。”

女四书,是指《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

这些书倡导了男尊女卑,但也不乏一些德行、修身、谨行、勤励、积善等,教导人知礼德行的内容。

女四书是必学课程。

《四书五经》也是主课,但上课内容是有选择性的,主要还是以知礼、明理、明德、修身为主,不会上得那样精细。

君子六艺、琴棋书画、诗词茶赋,作为必选课,必须择其二。

女工女红,如丝织印染等,也是选课,择其一学。

如此一来,虞幼窈办女学堂的目的,

就已经十分明确了,不仅要让女子明理、明德、知艺、懂礼,还要让女子有一技之长。

并没有离经叛道。

但,如闲云先生和湖山先生这样的圣贤,看待问题往往更深远。

韶懿长郡主受殷怀玺影响颇深,骨子里崇天尚道,不扬尊卑,行事主张平衡、自然。

何谓平衡?

两物齐平如衡。

一个“平”字,呼之欲出。

但韶懿长郡主并不会刻意去追求“平衡”,也不会倡导什么平等的观念,教导女子明理、明德、知事,懂得道理越多,能走的路就越多,选择就越多。

平衡即自然。

不过分干涉,遵循万事万物自我的发展规律,使其达到平衡状态。

二人对视一眼,闲云先生就笑了:“看来,韶懿长郡主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湖山先下落了一颗黑子:“论棋盘上的工夫,咱们倒也可以称道一二,可这人生的棋,这两口子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闲云先生“哈哈”大笑:“依你之见,他们二人下的是什么棋。”

湖山先生略一思忖,便道:“一个是苍生万计,是为苍生棋,一个是生民大计,乃为生民棋,大善。”

闲云先生轻抚着长须:“既是为这天下苍生,谋生民之计,推一把又何妨?!”

一恍眼就到了三月。

虞幼窈收到通过族里的渠道送来的密信,信中提了,族人大半都了归族中,族里已经开始闭族。

镇国侯府举家迁往西安,听说在那边有些人脉,去了那边也能有个照应,只有镇国侯留在了京里,uu看书 显然是要和大周共存亡,实在令人唏嘘。

齐家南下回了杭州族内,齐大人出身杭州望族齐氏,也是南方颇有底蕴的大家族。

至于唐府,信中没提,却提了已经嫁入通政使家的唐云曦,说是陪同夫家一起南下回了温州族中。

虞幼窈想到了儿时的好友,心中好一阵伤感。

也不知道何时能再见。

女学堂为整个北境带来了不小的震荡。

质疑的人多,支持的人更多。

不少世族豪绅,重视家中姐儿们的教养,请女先生也是常态,对创办女学堂并不排斥,对韶懿长郡主的先生叶应秋也十分推崇,希望家中的姐儿们,能得叶女儿生的教导,还公开发起资助。

北境民风本就彪悍,并不觉得女学堂离经叛道,反而认为韶懿长郡主为境做了这么多好事,办女学堂,肯定也是好事,支持就对了。

加之辽东一带,涌入了许多流民,识字和懂一技之长的,会得到优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许多人,认为读书,识字,才带来真正的实惠。

韶懿长郡主解决了粮食问题,鼓励养蚕,推广绿肥、沤肥法,提高作物产量,推行《饲牧志》,鼓励畜牧发展,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家里渐渐有了余钱,也渐渐把心思放到,子女的教养上。

顶点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