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农门长嫂富甲天下 > 第868章 锦绣乡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天纵奇才

话说宋树自三十进士及第以来,在朝中兢兢业业,为人奉公守己,是少有的不发展自己家族势力的人,其族人更是都还在桃花县内务农。

所以听其这么说,知道他如此情系故土却能做到多年从不徇私,现在第一次向宣平帝为故乡争取这良江千石山段的水利工程,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看到宋树如此,大殿里的许多大臣和宣平帝不由颇为触动。

宣平帝更是亲自下阶扶起了宋树,“爱卿这些年为朕劳累了,你对故土的这份情谊朕哪里能却。

锦绣乡君对良江千石山段的治水方案,朕也惊为神迹,如果没有问题我朝必将推行。”

说着竟也不再回到龙座之上竟在台阶上也席地而坐,对剩下的众臣道:“诸位爱卿,你们也说说你们看了锦绣乡君的这一份治水方案后有什么想法吧。”

闻言下首的大臣们俱都激动了,工部的头儿工部尚书容九吉首先出列道:“陛下,臣也认为锦绣乡君的这份治水方案非常的出色。

臣自三岁从父学习百工之术,盖认为天下百工鲜有人能超越,但今天看过锦绣乡君的这一份治水方案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锦绣乡君可谓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之奇才,治水所举均是臣等想所未想,见所未见。

而如果这一份治水方案真的能让良江在桃花县内再开出一条良江支流,那么这将是一份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伟大功绩。

我朝已经有江南鱼米之乡,但如果这良江支流建成,那么江东秋安府桃花县那一望无际的干旱平原和江西一带的万顷水泽都能变成良田,那么我们大和朝将会多出一个比江南鱼米之乡还要更大的粮仓。

有了这个粮仓,我们大和朝未来必定粮余仓满,百姓丰衣足食,到时候大和何愁不兴隆安定!”

说到后面容九吉向来平静无波的声音都难掩其中的激动。

容九吉所说的这番话正是宣平帝自昨晚看到沈见晚的这份治水方案后所想的,此时听得他工部最靠谱的臣也说出和他所想一样的话,他的嘴角差点就咧到了耳边。

看到宣平帝这难得的喜形于色,在场的人还不知道他的心意那就是白活了。

于是见容九吉这个技术流的也和张书俊等人也盛赞沈见晚的治水方案为鬼斧神工之作,他们接下来的拍马屁变毫无压力了。

其中齐国公第一个站出来附和道:“是呀,陛下,容尚书所言极是,锦绣乡君的这一份治水方案简直就是臣等见所未见的奇迹。

先不说锦绣乡君能想到火烧之法用来开山裂石,世人皆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锦绣乡君却能想到这江中建岛的法子让江水四六分,把江水压到地势更高的江东去,利用河床底下竟是与地面地势不同江东比江西低的河床地势和水流分层流速竟不同的特点实现水流能流入地势更高的江东,甚至还能防止河沙进入江东造成河床日后变高。

还有这以竹笼装大石沉入江底竟能挤压成势,从而让大石不让江水流走拦着江河的滔天之水,这是何等的壮举。

锦绣乡君的这一治水方案其中的学问竟涉及地心之力,星辰的运动,还有江水上急下缓等学识,这……这其中的本事简直就是臣等所望尘莫及的。

臣能保证这样的能耐是所有其它国家的人都没有的,我们大和能得锦绣乡君这样的天纵奇才,这是上天要降福于陛下,降福于我们大和朝呀。

容尚书刚才所说都保守了,建成这样的水利日后何止是能让我们大和朝将来粮余仓满百姓丰衣足食,它简直能让我们大和的国力更上一层楼,成为这周遭无可匹敌的王国。

陛下肯定是您登基以来多年辛劳的励精图治和您洪福齐天,上天才会一再的降下福祉,让我们大和朝能有这场机遇。

江山代有人才出那是我们大和的人杰地灵,但能发现锦绣乡君这样的天骄并且善任却是陛下的圣明。

臣愿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我们大和朝春秋鼎盛国泰民安!”

众臣见此盖一个激灵均也跟着跪拜于地,大喝万岁,一时间上朝的太和殿万岁之声响彻内外,竟真有一番鼓舞人心的劲儿。

宣平帝看到这一幕明知齐国公的一番话有吹捧之意,但却也是忍不住高兴,特别是他能听出众人这次的万岁之声是前所未有的真心和卖力的,一时间不由更加的开怀了。

此时大殿内的君臣都心照不宣的知道,这一次开凿良江支流一事是他们这一朝人的机遇,宣平帝能建成这样的春秋伟业他必将会成为千古一帝,而跟着宣平帝开创这样的盛世的他们也必定会跟着流芳千古。

凭白多上数以万计数不胜数的平原良田呀,这是多少君王臣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所以此时的朝堂上竟是难得的众志成城,众人摒弃了往日里的党羽之争罕见的站成了一股战线,如此之下又怎么能不呼声震天。

“好了,众爱卿都请起吧,如此说来诸位都同意锦绣乡君的这一治水方案了?”

如此情况之下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的,奈何这世上还真的有那二愣子。

而这个二愣子就是声称自己深受忠王的知遇之恩,日夜都想着报答的杨光义杨御史了。

“陛下,臣觉得如此仓促的决定执行锦绣乡君的治水方案有所不妥,一来我们对锦绣乡君计划书所说的许许多多学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就是锦绣乡君有在其中解释其学识了,但我等也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不能完全参透。

如此一知半解之下我们又怎能保证她所说的学识都是真的,她所列举的措施都能实现?

而二来,我朝一旦决定开凿这良江支流那便要在国库里支上无数的银子,然后民间也要征用无数的人力物力。

但此时我们大和朝却正值天灾之年,现在外面的百姓都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人命当前我们怎能先来花巨大的价钱开凿这前途未明的良江支流?”

【求票票鼓励,各种鼓励~鞠躬感谢~】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