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 番位一 偿债(八)

番位一 偿债(八)

书名: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作者:砚池洗笔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2:41

容遥不知道,孙家因病早夭了的小公子,是怎么变成皇商北沈的养子的。

她知道的只有前半截:孙家的小公子是怎么早夭的。

建和九年春节,她得了小公子的提点后,决心踏实上进,后来就主动去孙家的绣坊帮忙,而不再整日地围在小公子身边,小公子对她的态度也客气了很多。

一点点跟着孙家的绣娘们学劈丝、握针,她的心也逐渐安定下来。

像她这样的人,有一技之长就是有了一条生路。

如此又是一年。

建和十年的春节,她还在纠结着要不要再给小公子送件年礼、以及送什么合适,孙家上上下下却陡然忙碌了起来。

或者说,整个湖州都忙碌了起来。

这不寻常的忙碌,要从吴王府说起。

十年前,吴王因妄议昭帝之陵而被杖毙,吴王府众人听候发落的时候,吴王妃生产不顺、母子俱亡,吴王嫡系至此断绝。

吴王妃死后不久,萧太后降旨,她从吴王一脉旁枝里选了个幼子封为继任吴王,同时因前任吴王之过,把吴王封地由钱塘府改为荆郡的江陵府。

荆楚远不及江南富庶,但那继任的吴王凭空得了王爵之位与封地,自是喜出望外,对萧太后感恩戴德。

削吴王、收钱塘,大周几代帝王都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萧太后就这么举重若轻地做成了。

荆郡多湖泽,莲叶田田。

建和十年的元宵宫宴上,萧太后用了吴王进贡的藕粉莲子羹后觉得甚好,先是劝皇帝也细品,后感念吴王心诚,发了道懿旨召吴王入京觐见。

莲子心中苦。

怜子心中苦。

萧太后要皇帝品的,不是莲子,而是她的苦心。

先帝驾崩的时候,当今皇帝年仅十二岁,萧太后既要垂帘听政,还要亲自教导皇帝,劳苦功高。

彼时的皇帝,也很恭顺明理。

天下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他的生母对他说要感念萧太后,他的祖母对他说要提防萧太后,身边有的人说起萧太后赞不绝口,也有的人说起萧党恨之入骨……

少年在撕裂中成长为喜怒莫测的皇帝。

建和三年,小皇帝第一次拂逆萧太后,拒绝迎娶萧氏女为后。

或许他是不愿萧氏进一步得势,或许,他只是如每个寻常的十五岁少年一样,不愿娶一个并不属意的妻子。

萧太后在政事上并不独断专行,相反,她很乐于听取并采纳不同的意见,但在立后一事上她很坚持。

萧太后的一生起起伏伏,从首辅孙女到端王侧妃再到掌权太后,若说她的一生有什么缺憾,大概就是,她不是以正妻的身份嫁给先帝的。

她拥有得再多,也无法回溯时光,八抬大轿、十里红妆,风风光光地嫁进端王府。

因为立后,皇帝和萧太后僵持了三年。

大概因为一边是儿子,一边是恩人,夹在中间的简太后难免忧思重重,以致抱恙。

生母到底重于养母,皇帝妥协了。

建和六年,皇帝迎娶萧氏女为后,并在大婚当日恭请萧太后还政以颐养天年。

皇帝的一句“还政”,背后有多少谋划。

毕竟,萧太后主政的这六年尽管政通人和,但在很多士子看来,女子主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牝鸡焉能司晨?

皇帝神色惶惶,萧太后却笑得云淡风轻:“皇嗣为重,皇帝且宽心,这江山有哀家替你守着!”

贪权不放,就这么被矫饰为以皇嗣为重、不辞辛劳。

偏偏无可辩驳。

皇嗣不重吗?

当然是,重中之重!

帝党臣子就只能无奈地寄希望于皇帝早得龙子。

皇帝却骤然间懈了心性,不再和萧太后明争暗斗,也无暇理会六宫美人,一心一意地修起了道……

在皇帝修了两年道、到了及冠之龄后,民议沸然,萧太后终于还政。

萧太后还政之初,朝臣们的心思还很活跃,萧党自要谋划自保,帝党则踌躇满志,可最后,所有的谋算却都落了空。

萧太后还政后,皇帝却不上朝……

当然,不上朝不等于不理事,皇帝会批折子,偶尔也会召见阁老们或臣属,只是不上朝……

皇帝不上朝,真真是前所未有、匪夷所思。

皇帝怎么能不上朝呢?

可是,这件事虽然很古怪,朝臣也只能一次次地递折子、苦口婆心地劝,百姓更是不敢妄议。

儿大不由娘,萧太后也已经管束不了皇帝了。

这才有了建和十年,萧太后吃着藕粉莲子羹,想起了江陵的吴王。

皇帝不愿受她管束……

换个服管的也未尝不可……

横竖,都不是她的儿子。李家的哪个儿郎坐在龙椅上,对她没有区别。

那吴王接到懿旨后自是欣喜若狂,他想到十年前,自己因为萧太后的一句话,从一个不起眼的旁支幼子摇身一变成了吴王,安知这回他又会有什么造化呢?

萧太后喜欢听话的。

吴王再听话不过了。

他奉召入京前,特意绕道湖州,计划亲自为萧太后选些丝绸、聊表孝心。

曲曲折折说到这里,便是建和十年正月里,湖州的丝绸商们忙碌起来的缘由。

不论吴王最后会有怎样的造化……

丝绸,一定不能出岔子。

孙家的小公子就是那个时候染病的。

小公子的病来得又急又猛,偏偏外地的名医一时间也赶不到,众人都束手无策。

容遥只能日日守在小公子榻前,给他擦汗、喂水什么的,尽点绵薄之力。

如此短短几日,小公子竟有了不治之像,湖州的医者都不肯再开方子,而是委婉地劝孙太太听天由命、准备后事。

孙太太自是气得不轻,那些医者都赶在她发作前飞快地溜走了。

是夜,尽管孙太太心痛欲绝,但孙府的人还是开始做起了治丧准备,毕竟吴王一行很快就要到了,如果丧事办得不利落,冲撞了贵人,不知道会生出怎样的祸事。

容遥独自守在昏昏沉沉的小公子榻前,心里总有一种不真实感。

她甚至希望能把自己重获的阳寿送给小公子。

她这样一个人,不懂情感,也没有什么才干,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

换做小公子,一定会有很精彩的一生。

等孙太太来看小公子的时候,容遥就问是否考虑请术法高深的高人,并说如果有需要,她愿意牺牲。

孙太太只当容遥在胡言乱语,并未理会,她郑重地给了容遥一瓶药:“那些庸医都说恒哥儿没治了,我是断然不信的,这是我好不容易求来的秘药,你即刻喂恒哥儿服下,我还要去绣坊里看看……”

孙太太行色匆匆地离开了,嘴里还在嘟囔着:“谁都别想趁机抢走我家的生意!”

容遥拿着那药瓶,有些不知所措。

这是什么药?从哪里来的?

孙太太什么也没有对她交待清楚。

药不能乱服。

虽然小公子半死不活的,但也不能随意给他喂药吧?

不过,孙太太是小公子的母亲,肯定不会害小公子的,如果因为她犹犹豫豫而耽误了服药时机,那就坏事了。

容遥为难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