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奇幻 > 穿越后,我被竹马拖累成了皇后 > 第491章:六宫权柄是谁的?

第491章:六宫权柄是谁的?

书名:穿越后,我被竹马拖累成了皇后 作者:旺财是只喵 分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00:57

其实没见识的上官静自己,是真的分不太清楚那所谓极名贵的两种纱。她也不知道萧景珩是怎么认识胧月纱的,按道理来说,这小子从小被关在淮阳王府后宅,日子过得比她还穷,不应该有这么广博的见识才对。

但偏偏人家就是认识许多上官静分不清的好东西,搞得好像他见识很广似的。

“你心思一向不在此处, 自然不大关心。”萧景珩之前是这样解释的。

上官静听了这个回答,不仅没觉得安慰,反而大大生气。她当然知道自己心思没在这些衣食住行的小事上,天天光忙着看奏疏了,满脑子都是国家大事,当然没空主意许多小物件和小细节。

但问题在于, 萧景珩和她过一样的日子,奏疏一样不少看,甚至还比她多一个上朝的工作, 人家怎么就能什么都能注意到呢?

这难道就是智商区别?

上官静绝不承认自己嫉妒。

“你帮我分担了许多政务,我当然有空管其他的。”萧景珩一看上官静的脸,就知道她在想什么,立刻又摆出标准的狗腿子笑,从一堆奏疏底下抽出一张纸来:“看,好看吗?”

“又是你画的新花样?鸢尾花?”上官静低头看了看,虽然不服气,但却老实答道:“好看。”

“明日就拿给尚衣局的绣娘,让她们给咱们丽正殿,绣个新纱帐。”萧景珩笑着说道。

“这么好看的花样要做纱帐?真浪费!”上官静瞪眼:“而且这花样这么复杂,绣娘要忙多少天啊?!我有那么奢侈浪费吗?”

“不浪费,你很节约。”萧景珩理直气壮地答道:“后宫养着那么多绣娘,给丽正殿绣纱帐,也算她们有些用处,否则不成了吃闲饭的?你日日这么辛苦,这都是应得的。我倒是觉得,六宫那群不事生产的米虫实在是很浪费银子。她们实在不必浪费那么多胭脂水粉和绫罗绸缎。”

“服了!”上官静忍不住翻白眼:“六宫权柄还没落到我们手里呢!你至于那么早就开始惦记吗?”

“未雨绸缪嘛!”萧景珩笑眯眯:“我早说了, 这后宫是你的,谁都不许惦记。”

“呵呵,”上官静皮笑肉不笑:“什么我的,明明就是你的。”

“这样说也对。”对于这个说法,萧景珩一点都不反驳。

“懒得管你,”上官静摇头:“你赶紧再选几个人,拿名单给我,我这几日给长姐送去。皇祖母这一回抓住了这么好的把柄,肯定会将尚宫局清理一遍。还有,这一次尚宫局里,恐怕须得安插几个皇祖母和林贵妃的人,否则她们俩白折腾这么久却空手而归,恐怕会惹人怀疑。”

“我心里有数,你放心吧。”萧景珩点点头。

上官静当然放心。萧景珩这货一点亏都不肯吃。

陈皇后前脚打算给他赛女人,他后脚就用那个什么胧月纱,做了个局,给陈皇后找了这么大个麻烦。皇太后好不容易找到突破口,这事儿可不是轻易能了的。

“你把胧月纱藏哪了?”上官静忍不住好奇问道。

“没藏, ”萧景珩不要脸地答道:“就在你的私库。有什么可藏的。等我们控制住后宫,这些东西还不都是你的。胧月纱是挺好看的,但我没想好怎么用,也不知适不适合给你做裙子。”

“先别动。”上官静立刻摇头:“兴许我有用。要是能想办法塞到陈丞相府的库房就好了,不过眼下可能不成。那老头子小心的要命,府里那么多侍卫和暗卫,布置得和铁桶一样,我们在丞相府收买的那几颗钉子,还是别轻易动。”

“我觉得,不需要塞给他。”萧景珩想了想之后答道:“我真觉得相府库房里,原本就有胧月纱。”

上官静想了想,觉得也有点道理。不过反正现在也不能上相府去翻库房。

她手里的侍卫虽然已经摸清楚了相府细作出入宫闱的路线,不仅远远的跟过,瞿靖武手下请功最好的侍卫,甚至还冒充过相府细作,独自将这条路线走过好几个来回,不过最深入也只是到陈丞相书房门口,相府其他地方,暂时还没敢乱逛。

想要翻相府的库房,那可真的还早着呢!进度条不够。

唉!还是太穷,人不够使,必须赶快将“仪仗队”训练任务提到明面上来。

小两口正在崇政殿和冯先生商量如何尽快开始训练“仪仗队”呢,去刑部办事的邓文韶抱着一堆文件进来了。

“太子妃娘娘,这是上官大人让下官给您带回来的。”四体不勤的文官邓文韶都快抱不动了,哗啦一下子将文件摊在了一旁的案几上,擦着汗说道:“是娘娘之前要的前淮阳王一案的部分口供。上官大人在刑部偷偷调集了一部分,又找了咱们在大理寺的人帮忙,也偷偷调集了一部分。御史台那里上官大人还在想办法,您先看这些。”

“看来还得想办法多安插几个人往御史台。”冯老头叹了口气,发出了和上官静一样的感叹:“穷啊!人不够用。”

“这也没办法。”上官静答道:“寒门士子科举不易,朝中寒门出身的官员,人数本来就不多,除却那些早已投了豪门世家的,剩下人品靠得住的,大部分都是我们的人。数来数去也就这些。”

“明年二月开春闱,”冯先生想了想之后说道:“看看这一批能冲出来多少寒门士子吧。”

话虽这样说,但在场的,包括太子小夫妻在内,都对明年的春闱结果不太乐观。两手空空的寒门士子,要在科考中拼过倾全族资源精心培养的世家子弟,难度还是太高了。

起跑线就不一样,何来公平?

“先生,”上官静思考了许久之后开口说道:“东宫出钱,在京中办义学,您觉得如何?”

义学在大周朝,其实不算新鲜事物。也有官员、乡绅出资在家乡所开办,也有以祠堂地租或私人捐款而设,京中眼下就有两所义学,一所官办,一所民办,都在南城。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